继前些年常见的“经营贷置换房贷”后 ,在消费贷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又一种新型“债务置换 ”模式悄然兴起,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宣称“将20%的网贷利率降至3%”的推广帖。
第一财经调查发现,这背后实则是贷款中介利用银行消费贷与网贷的利差展开的违规操作 。中介以“省息10万”等话术吸引借款人 ,通过垫资“平债”、包装资质等操作规避银行风控,从而收取高额手续费。
其置换降息效果也有限。记者从多名贷款中介处获悉,借款人需支付相当于贷款额15%~20%的综合成本 ,所谓“降息 ”,实为“债务垒高”。
多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本质上是通过虚构贷款用途套取银行低成本资金 ,借款人可能面临银行抽贷 、征信受损甚至法律追责 。而网贷借款人通常信用资质较弱,置换消费贷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亦随之攀升。
揭秘消费贷置换网贷
“好消息 ,银行大放水。只要你有稳定的工作就可以申请 。按照我的方法,一年最少让你省10万。”一名贷款中介在视频中信誓旦旦地称,可以提供“网贷置换 ”服务。如是央国企、事业编员工 ,最高可置换100万元贷款,并能做到“7年先息后本” 。
这并非个例。某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从2025年3月份开始,关于“消费贷置换网贷”的“科普 ”帖、“安利”帖数量开始激增。这类帖子多借“银行大放水”为噱头 ,渲染个人通过债务置换,从负债累累到成功“上岸 ”、省下巨额利息的经历,诱导客户办理转贷业务 。
中介们鼓吹的置换逻辑 ,主要建立在网贷与消费贷之间显著的利率差异之上。目前市场上的网贷产品年化利率普遍高达8%~24%,部分变相高利贷甚至超过100%。相比之下,近年来银行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 ,最低可达3%,且还款期限更加灵活 。
正是看准这一利差空间,中介机构开发出两套不同的置换方案。
对于小额网贷客户 ,中介宣称能够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借款人匹配最适合的银行渠道,用低息消费贷直接置换高息网贷。而对于大额网贷客户 ,则采用更为复杂的操作流程:首先提供1~6个月不等的垫资服务来“养征信”,然后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包装 ”,再申请低息消费贷,最后用套现资金偿还之前的垫资。有中介甚至开发出专门的“信用卡优化方案” ,通过阶段性还款的方式,将信用卡额度使用率从100%逐步降至50%~70%,以规避银行的风控标记 。
这些看似双赢的模式背后 ,却暗藏着惊人的隐性成本。
记者以借款人身份咨询北京某贷款中介时了解到,一笔10万元的网贷置换业务,中介不仅要收取5%的月息作为垫资费用 ,还要额外收取10%的手续费。假设在一个月内完成置换,服务费高达1.5万元 。
另一名中介的报价更高。根据其提供的材料,客户需要按照消费信用贷预贷款额的12%先支付居间服务费。此外 ,垫资费月息为3% 。
该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负债28万元,“养征信”最长6个月 ,垫资要将负债全部结清,避免影响后续银行贷款。假设养6个月,前4个月还月供1万元,第5个月负债全部结清 ,则“垫资费”超过3万元。加上3.36万元的居间服务费,合计需要支付6.36万元 。照此计算,仅操作一次 ,客户的贷款债务就从28万元上升至35万元。
双重逻辑驱动
当前违规债务置换乱象的蔓延,主要缘于银行业竞争加剧与套利空间扩大的双重驱动。
一方面,银行间的“拉客大战 ”愈演愈烈 ,消费贷利率持续“内卷”,部分产品年化利率已下探至3%左右 。这一利率水平与网贷之间形成了显著的套利空间,客观上为违规转贷提供了操作可能。
“利差是核心驱动力。”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对第一财经表示 ,网贷利率普遍较高,当前一些银行消费贷产品的年化利率更具吸引力,借款人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通过贷款置换减少利息支出。
另一方面,银行面临消费贷增长压力,基层员工背负沉重的KPI考核 。央行数据显示,4月新增全国居民短期贷款少增4019亿元 ,较去年同期下滑501亿元,作为居民短期贷款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消费贷增长步伐放缓。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员工开始铤而走险——有的私下与助贷机构合作获客 ,有的甚至直接在互联网平台以“转贷 ”为噱头揽客。
“和中介合作是冲指标的最快方式 。”某城商行信贷经理王婷(化名)向记者透露,这种合作往往伴随着“好处费”,既能完成业绩又能赚外快。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中小银行员工甚至亲自下场鼓吹债务置换。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名人士主动向记者推介“消费贷置换网贷 ”业务,声称“即便网贷记录多 ,只要有资产就能办”,并通过企业微信发送贷款申请二维码,承诺“线上办理利率更低” 。
记者进一步验证身份发现 ,企业微信认证显示,该人士为湖南某农商行的支行行长。
周毅钦认为,在信贷利率下行 、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商业银行急需“跑马圈地 ” ,抢占消费金融市场份额,采取了降低消费贷门槛、优化审批流程、加大营销力度等手段。一些中介借此主动挖掘吸引借款人办理相关业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存在多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转贷”业务处于金融市场的灰黑地带,存在诸多风险。
从借贷者角度看,通过中介违规进行债务置换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周毅钦对记者表示 ,通过不法中介以“网贷置换成消费贷”等方式置换贷款,若虚构贷款用途 、提供虚假资料,贷款可能被银行提前收回 ,且个人征信可能因此受损,严重者甚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对于银行而言,这种模式下或将批量诞生“非善意借款人 ” ,从而影响不良贷款率。
一名中介告诉记者,实际贷款利率还需要银行根据用款人的资质进行审核,本身在当地有资产、具有稳定工作、五险一金缴纳情况都需作为衡量因素。大部分选择置换的人群,实际申请下来的利率在5%左右。中介的资金成本在15%~18%左右 。实际能省下的利息有限。
这意味着 ,选择此类业务的借款人看重的根本不是所谓的“省钱”,而是银行长期限 、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
与此前房贷置换为经营贷不同,这类网贷置换者通常自身资质较低 。此前第一财经就曾报道 ,借贷圈也存在“漏斗”一样的分层。征信没有问题、资质良好的借贷者,通常可以选择银行消费贷、信用卡等多种方式。退而求其次的,才会选择利息更高的网贷平台 。(详见《深度调查|那些借了变相高利贷的人》)
“很多借贷人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拖’ ,再加上高额网贷者本身资质较弱,被中介机构包装后强行借入银行贷款,那么到期能还本付息的概率就较低。”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
周毅钦表示 ,对银行来说,如果不法中介对借款人相关资质进行“包装美化 ”,甚至主动帮忙掩盖贷款真实用途 ,商业银行将难以完全核实借款人的真实资质和资金去向 。一旦后续借款人资金链断裂,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
这也将导致原本就不容乐观的银行资产质量再承压。近年来,多家银行消费贷不良贷款率飙升 。记者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2024年末已有8家银行的消费贷不良贷款率高于2%。其中 ,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4.44%激增至2024年的12.37%。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成交规模(按未偿本息计算)为370.4亿元 ,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超过7.6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股票开户哪个券商正规:杠杆炒股平台app-龙湖年内兑付近90亿公开债 管理层称公司进入“债务穿越”收官年
炒股用杠杆怎么操作:股票配资平台有哪些-特朗普表示最近中美关系有所改善 中方回应
股市杠杆怎么用:股票配资平台的行情-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炒股如何选择好股票-外汇局最新发声!事关人民币汇率、外资增持境内股票情况
比较好的股票交流平台:股票杠杆平台哪个好用-多图直击ChinaJoy:百度腾讯阿里字节抢人气 鸿蒙游戏上场
股票里杠杆是什么意思:查询股票的网站有哪些-IPO告败后再战A股!深蕾科技欲入主线上线下
恒正网-炒股配资公司-证券配资网-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记者|赵阳戈年初,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
记者辛圆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3月24日,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公开发售。该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这个指数是什么?有哪些优势?投资价值如何?...
2025年3月25日,倍轻松(688793.SH)公告称,公司股东宁波倍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倍松”)拟通过大宗交易...
3月24日,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王”,002724.SZ)早盘一字跌停,此后股价拉涨,尾盘封涨停板...
近日,开源证券大连分公司遭大连证监局处罚,暂停其办理需要合格投资者认定相关业务六个月。该惩处力度在近年来券商分支机构中并...
记者辛圆给补贴、建平台,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各地纷纷放出“大招”。据央广网周一发布消息,湖...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44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较昨日此时缩量超900亿。...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富深化价值基金经理刘晓日前发表了对 2025 年市场的展望。刘晓指出,国内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市场大幅...
3月24日,业内权威专家表示,MLF(中期借贷便利)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3月24日...
3月24日,AI眼镜概念股开盘拉升,瀛通通讯直线涨停,明月镜片涨超10%,比依股份、博士眼镜、恒玄科技、国光电器等跟涨。...
文/吴治邦3月24日早盘,在2024年年底压哨实施完毕重整计划的*ST花王股价继续跌停。自2025年1月...
2025年3月24日下午三点A股收盘后,港股科技板块持续走强至四点十分收盘。消息面上,一方面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连续3个交易...
3月12日,汇丰发布对于中国投资市场的最新观点。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DeepSe...